首页

sm女王黄金

时间:2025-05-26 05:04:24 作者:河南尧山:雨后青山洗 风景美如画 浏览量:59450

  中新网7月22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示管理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一、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应保证其轻型汽车产品在销售时粘贴有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以下简称能耗标识)。

  二、能耗标识的内容、格式、材质和粘贴等应符合《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 第1部分:汽油和柴油汽车》(GB22757.1—2023)、《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第2部分: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GB 22757.2 —2023)要求;在汽车产品自身以外其它场所使用能耗标识时,可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三、能耗标识标注要求:

  (一)企业标志。企业标志采用注册图形商标或汉字标注;如采用汉字标注,须与车身尾部显著位置上标注的汽车生产企业名称一致。进口汽车的企业标志采用注册图形商标或注册文字标注。

  (二)能源消耗量扩展信息。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行业平均水平或试验结果标注特殊场景下的能源消耗量或续驶里程。若标注试验结果,燃油汽车特殊场景下燃料消耗量标注值应不低于试验值;纯电动汽车特殊场景下续驶里程标注值应不高于试验值。

  (三)备案号。企业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备案”系统填报能耗标识数据后,取得相应备案号。

  (四)启用日期。启用日期为在“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备案”系统中的备案日期。

  (五)其他内容的标注按GB 22757.1—2023、GB 22757.2—2023 要求执行。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能耗标识中“其他信息”填写相关补充信息。

  四、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应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通知》发布或者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后15个工作日内,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备案”系统填报相关车型能耗标识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查询”网站发布汽车能源消耗量信息。

  五、已备案能耗标识数据如发生变化,按新增能耗标识处理,企业需及时填报备案。对已停止生产或进口的车型,企业应及时申请作废相关能耗标识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查询网站”发布。

  六、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车辆技术水平、能源消耗量发展趋势等情况,委托行业机构对能源消耗量领跑值、特殊场景能源消耗量的行业水平和预估燃料价格等信息进行研究并适时更新发布。

  七、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新获得型式批准或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车型,应按本通知要求及时备案数据、粘贴能耗标识;通知发布前已获得型式批准或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车型,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于2024年9月1日前按本通知要求补充备案数据、更换能耗标识。对于轻型商用车,在下一阶段《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评价指标》(GB 20997)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前,其能耗标识按照附件的方案进行标注。

  附件:轻型商用车能耗标识信息标注方案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被查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今年以来,尽管二季度、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略有波动,但从累计增速看,“稳”的基调没有变。而且,波动幅度不大,均在“5%左右”的预期目标附近。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支撑经济大盘的“宏观四角”运行平稳。

义乌海关创新“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 “集拼仓”出口货值已超千万美元

面对消费领域出现的这一新问题,很多消费者不知所措。江苏海越律师事务所钱志明经常接到类似事件的咨询,他介绍,真正形成判例的并不是很多。在钱志明看来,“典型案例的发布,能够起到法律实施的公示效应,警示商家的同时,也可以引导消费者维权,从而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

【巴黎奥运会】专访中国花游“姐妹花”:携手站上最高领奖台 高兴加倍

对于“奇葩”的相亲经历,我听有朋友吐槽过,第一次见面就三番五次提及,结婚后男方需要上交工资,过于奇葩的还是少见。网上那些东西,是真事还是段子,都不好界定,看得多了,会干扰到人们对相亲的印象。如果你愿意出来相亲,要明白目标很难完全符合你的想法,尽量少些挑剔审视,多些宽容理解。

报告称投资者、企业等越来越重视ESG鉴证 建议尽早做好准备

路透社报道称,乌克兰目前装备的155毫米火炮最大射程为18英里,最多可携带48枚集束炸弹。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可携带约300枚集束炸弹,“制导多管火箭系统”(GMLRS)更是将这一数量提升至了404枚。

珠海机场暑运期间航班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世界上计算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举措将惠及超过10亿互联网用户。”拉美社报道称,6月以来,中国有关部门相继发布多项网络空间治理的重磅新规,在互联网法治领域作出新探索。其中,由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敦促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建立预警、监测和报告机制,打击网络暴力信息;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近期也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